踏春天津行

从三月中旬开始,在北方你能感受的到春的脚步,比如你能看到一颗颗光秃秃的树冒出新芽,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生机。之前周末都是在北京市区逛,也有计划到北京周边看看,于是趁着清明假期,约上朋友去了一趟天津。

这是我第一次去天津,除了游记之外,其实还有一些其他意外的收获,它又一次让我与内心对话,我想先写下这些意外的收获,再写景。

海的召唤

前面几篇博文,写的都是关于海。比如当时调到北京时,对厦门海的不舍;去年五一的山海游记;心情不好时去海边散步的随想……去天津之前,并不知道天津也是一座靠海的城市。我虽然知道有一个区叫滨海区,但是并没有把它与“海”联系起来。当我从我朋友口中得知真的有大海时,心里还是有一些荡漾,这又唤起了对海的思念,更甚者是对未来定居城市的思考。

我喜欢大海,因为海总能给予人以遐想,以宁静。由不禁让我回想起今年1月回厦门时,特意去了山海步道、彩虹沙滩。山海步道是我心中绝佳的观海地,除了能看到大海外,还能看到双子塔,天气好的时候,还能看到对面的金门岛,站在观景平台上,看着太阳一点一点藏到地平线后,海风吹拂脸颊,似乎一切都慢了下来

可惜这次行程比较赶,没有时间去看天津的海,计划后面抽一个周末再去,期待天津的海~但跟朋友说起海时,我还是兴奋的。我还给我朋友看了当时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里的奇遇:刚好碰到有人包了导游,那位导游在讲解结束后,用了一架百年老钢琴弹奏了一曲《鼓浪屿之波》。琴声中,仿佛自己站在沙滩上,伴随着温柔的海风,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线,遥望着对方的台湾,愿其早日归家。

我发现,我真的是喜欢海滨城市,海对于我来说有一种魔力,召唤着我。我是想在厦门生活,哪怕福州是福建的省会,哪怕房价有点高,又哪怕别人说外地人在逃离厦门,但是在内心里我还是更喜欢厦门,因为它靠海啊!福建是福厦双中心,厦门又是经济特区,整体还是ok的。

直面内心

昨天在回北京的动车上,我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:你想要怎样的生活?目前的我是真实的我吗?有人说,人生是剧本,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要演好对应的戏。但是我如果连某个角色都不想扮演呢?虽然曾经想妥协,但是昨天内心的活动告诉我,伪装没有用,内心不会骗人,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声音,能体会它的感受。假的终究是假的,它不真实,也不会长久。

这的确影响到我未来一阵的规划,似乎又回到了原点。但是与最开始不同,最开始是茫然,现在有了一丝头绪,经历多了,内心自会作出选择。

游记

一日游的行程整体还是比较赶,还是感谢我朋友帮我做了攻略,我可以无脑跟~😄

主要去了3个地方:五大道 -> 古文化节 -> 天津之眼

五大道

五大道应该算是天津比较出名的一条步行街,以五条主要道路——马场道、睦南道、大理道、常德道和重庆道而得名。

五大道上有很多西洋风格的建筑,朋友跟我介绍说这里曾经是外国的租界。五大道上有一种房子很特别,就是用陶瓷镶嵌在楼外,做房子的装饰。这种建筑风格从来没有见过,很奇特。(天津还有一个网红“瓷房子”,也是类似的风格,可惜没有时间过去参观)

正值春天,大道上海棠花盛开,整条路都是粉红的,沐浴在春光里,好惬意😌~我们还去了民园广场,可惜那边已经变成了一个音乐节,很嘈杂,打算抽一个淡季来

古文化街

我朋友介绍说这是习大大来视察天津时来的地方,一走入古文化街,我还认为这个跟普通的步行街没有什么太大区别,到处都是卖吃的,还有各种相声馆子在吆喝。但是往里走走,这里其实别有洞天。

古文化古文化,应该是古玩。我们确实看到了一排卖古玩的摊位,这里的人与外面相比少了很多,一静一动。有卖紫砂壶的,还有各种晶莹剔透的小石头,还有卖一些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黑咕咕的果子,也看到了卖旧书的。

文化节有一家叫“泥人张”的店吸引了我们,里面有很多很可爱的泥人,这些应该是传统技艺。

天津之眼

这是天津的地标了,它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五马路交口的永乐桥上,桥底是海河。天津之眼离古文化街不远,我们可以走着过去。(朋友神仙安排啊~五大道,古文化街,天津之眼都在一条线上,没有走回头路)

海河是天津之眼比较好的观赏地点,最好看的要数晚上亮灯的时候,恰好海河旁有沿河的步道,人也不是特别多,可以在步道上慢慢走,慢慢聊,慢慢等天黑。

沿着海河也能看到一些西洋建筑还有欧式的教堂,意大利风情街也在这附近。沿河步道有很多人在钓鱼,十分悠闲,河上还有不少的观光船。

天津的节奏给我的感觉,没有北京那么快,跟厦门差不多。人们是悠闲的,不是急匆匆赶路的。相比之下,北京有点“硬气”,我更喜欢一些“柔气”。

天津,是一个会再来的城市~